实盘配资网站论坛将目光投向了自行车主的安全问题
7 月 4 日至 5 日,2024-2025 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ICC)上海赛区总决选在上海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盛大启幕。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四地的千余名小发明家齐聚申城,带着奇思妙想展开创意比拼,角逐 7 月底于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入场券。作为连续举办三年的科创盛事,ICC 上海赛区影响力持续攀升,已成为跨行业聚焦的青少年创新平台。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红外物理学家沈学础、上海市科创委基地建设部部长、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刘晓华、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晓波、上海求实科普研究所所长张亮、恒爱致远青少年创新基金发起方、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创始合作伙伴、恒源祥集团董事长陈忠伟,党委书记顾红蕾、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上海赛区合作伙伴、3M 中国总裁丁泓禹,美国海伦·福斯特斯诺基金会中国业务负责人王维廉、英国科学协会Crest Awards奖中国项目负责人陈少瑜、ICC上海召集人顾云尧以及黄浦区、宝山区、虹口区等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等科创、教育、企业界人士悉数莅临,为小发明家们加油助威。
四省少年同台竞技 三年沉淀显品牌力量
展开剩余88%本次大赛不仅汇聚了上海本地的发明小能手,还吸引了江苏、浙江、福建等周边省份的2000余名创新少年踊跃参与。开幕式上,小发明家们齐声呐喊 “ICC,我来了!”,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彰显着新一代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自落地中国以来,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已走过第三个年头。三年间,上海赛区不断拓展影响力,从本地赛事成长为辐射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的科创品牌活动。随着恒源祥集团、3M 中国、上好佳、康师傅、钱学森图书馆、上海地震局等企业与组织的持续加入,更让赛事形成了 “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发展模式,为青少年创新教育搭建了坚实桥梁。
15 岁少年担纲评委 创新视角引关注
本届大赛的评委席上,15的上海市民办平和中学学生吴金轩格外引人注目。作为2022~ 2023 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国赛二等奖得主,拥有 2 项科创专利的他,以学生评委代表的身份参与评审工作,成为赛事史上最年轻的 “评委”。
“同龄人看同龄人的发明,视角会更不同,交流起来也更顺畅。我这次评比了不同省市小学组的发明,很多弟弟妹妹的作品都源于生活视角,他们对科创的喜爱和认知也超越了我的预期。” 吴金轩分享道。
ICC 的评审模式为三位裁判分别从发明过程、发明影响力、发明交流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定。此次,吴金轩负责从发明影响力维度对小发明家的作品进行评审。他欣喜地看到许多作品展现出对生活需求的敏锐捕捉与创造性解决能力,而他的参与也让更多小发明家感受到 “同伴认可” 的独特力量。
据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上海赛区召集人顾云尧介绍,ICC 在评审维度上始终坚持多元人士参与、多维度评定的原则。本次评委阵容不仅涵盖来自各省市的科创教育工作者,还包括 3M、恒源祥、老科协科普委等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代表,他们从产业应用、市场需求、前沿科技等多元视角对作品进行评审。这种评审模式在确保结果更具全面性与权威性的同时,也让小发明家能从比赛中直接获取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反馈,而这正是 ICC 一直倡导的 “发明交流” 的核心意义所在。
小发明聚焦大议题 科创素养趋向低龄化
在本届大赛的参赛作品中,“关注身边人、践行 ESG 理念” 成为鲜明特色。开幕式 “少年发明说” 环节中,来自上海北郊学校的 10 岁女孩袁韩梓分享了她的创新实践 —— 用废旧材料制作的 “智能浇花器”、为社区设计的 “分类垃圾桶改良方案” 等作品,以孩童特有的敏锐视角,用创新思维破解社区生活中的实际难题,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在为期两天的赛事中,更多参赛作品展现出的深度思考与创新维度,让组委会倍感惊喜。据统计,今年参赛项目中,聚焦环保、健康、无障碍生活等社会议题的作品占据高比例,生动体现了新一代青少年对公共事务的敏锐关注与责任担当。来自上海世外小学的 “飞天小潘达” 小队格外亮眼 —— 这支由三位二年级小学生组成的团队,将目光投向了自行车主的安全问题。他们的发明聚焦骑行场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计划通过设计一套交互穿戴系统提供解决方案。而这一创意的诞生,正源于他们对自身及身边人日常骑行体验的细致观察,带着 “想让骑行更安全” 的朴素愿望,他们一步步探索着解决问题的路径。
而来自上海美国学校的两位女孩,此次以“临期食物共享存储柜”的发明创意前来竞赛。她们将目光投向无家可归者群体,关注到这一群体的食物需求 —— 希望通过这个小创意,既能让受助者体面地获取食物、摆脱领取时的羞耻感,又能让食物捐赠者在避免浪费的同时传递爱心。这份对弱势群体的细腻关怀,让创新真正成为可触达的温暖力量。正如正如 ICC 开幕式嘉宾 —— 恒源祥集团董事长陈忠伟与 3M 中国总裁丁泓禹所共同倡议的:“‘从生活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创新模式,才是未来世界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它能让每个孩子都学会用科学思维洞察世界,以人文底蕴滋养心灵,最终用创新行动改变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科创素养正呈现显著的低龄化趋势。不少 8-10 岁的小发明家已能熟练运用编程、传感器等技术工具,将天马行空的创意转化为可操作、能落地的发明原型。
跨行业护航科创未来 发明赛事与嘉年华共筑创新沃土
本次活动从开幕式到赛事环节再到科创嘉年华,始终贯穿以 “小发明家” 为核心的视角。开幕式现场星光熠熠,多位 “科创领航人” 的到来为赛事注入厚重力量。88 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红外物理学家沈学础冒着温莅临现场,寄语小发明家:“科学探索始于好奇,而发明创造源于永不熄灭的童心。”
上海市科创委基地建设部部长、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刘晓华,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晓波等政府代表的出席,彰显了科创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恒源祥集团董事长陈忠伟、3M 中国总裁丁泓禹作为企业代表,分享了持续支持青少年创新事业的理念 —— 恒源祥通过设立恒爱致远青少年创新基金,深度参与多届奥运会服饰研发,并将非遗技艺与科创深度融合等实践,持续为青少年科创教育赋能;3M 则精心打造 “3M 创新展示区”,让小发明家们能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沉浸式感受创新魅力。从科研泰斗到企业领袖,从政府部门到公益机构,跨行业的合力支持让 ICC 超越了普通赛事的范畴,成为一场具有公益属性的科创教育盛会。
在激动人心的启动仪式上,沈学础院士与三位小发明家代表 ——上海民办平和中学的吴金轩,上海外国语大学浦东外国语学校的陈圣朵,以及上海北郊学校的袁韩梓等学生代表共同点亮水晶球,象征着科创精神的代际传承。来自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作为特殊嘉宾参与仪式,孩子们向沈院士献上永不凋谢的绒线玫瑰,感谢以他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对青少年科创成长的倾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让现场掌声雷动。
同期举办的科创嘉年华汇聚了钱学森图书馆、上海市地震局、上好佳等机构的互动展位。3M 打造的 “允许失败的实验室” 体验区、恒源祥小囡产业呈现的非遗与科创融合展示,让小发明家在竞技之余,沉浸式感受科技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
为期两天的上海赛区总决选落幕之后,脱颖而出的小发明家们将在7月底赴河南郑州参加全国总决赛,与全球青少年创客交流共创。正如大会主题所倡导的 ——“发现与成就”,这场属于少年的创新盛宴,正孕育着改变世界的种子。
发布于:北京市中国期货配资公司,炒股怎么配杠杆,炒股怎样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股票可以杠杆这款手机上市了1年多的时间
- 下一篇:没有了